2014-01-19 23:26:46| 分类: 屯垦戍边 | 标签:岁月留痕 |举报 |字号大中小 订阅
引自钱塘 古道人写在<十九团战友群之歌>诞生之日
2014年1月3日,19团战友群建群一周年(12月28日)过后的第六天。当战友们回顾在周年纪念及留恋2013年,守候2014年群内聊天的热烈气氛时,不知不觉又提到了:该有一首战友群群歌了这个话题。于是,大家不约而同地将这个任务委托给了群内才女,原14连舟山知青吴飞战友了。重托之下,吴飞战友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群歌词曲的主创人员,其它战友也纷纷参与,出谋划策,献词献曲。
很快,第一次稿出来了,且有两个讨论稿。1月5日,我们将这两稿同时在论坛里刊出,征求大家的意见。而后,经过反复酝酿,几易其稿后,词曲终成定稿。
群歌诞生后,我们的群友,原养鹿连的本地知青宁方月战友当即送诗一首:“口张惊天句,惊飞屋檐雀;绕梁三日韵,原是天籁声”。巧妙地将吴飞两字藏于诗的第一、第二句字行中,以独特的方式感谢了吴等战友的辛苦努力,赞美了群歌词曲的意境。原机炮连北京潘光荣战友高度评价主创者吴飞:对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,裂纸欲出的大手笔,让我感动!而后,潘又吟词:战友群里,情正酣,又闻吴女歌赋。几多情怀,飞心头,北国岁月难忘。亦将吴飞两字藏于其中了。宁方月、潘光荣代表的是广大战友的心声。
确实,为创作,吴飞战友付出了很多的精力,众战友给予了很大的关注。人尽其才、各尽所能,众人拾柴火焰高。可以说,这首歌是在大家的精雕细琢之下诞生的,是来自战友心底的声音!
我得衷心地感谢吴飞,感谢众战友。
群歌已诞生,接下来的是请各位积极试唱,也期待各地战友利用聚会之时积极合唱。通过不断地试唱合唱,让群歌犹如当年的《兵团战士》一样,铭记在我们群友心中!
期待吴飞,期待更多的战友不断创作佳篇,不断地丰富我们的“群内”生活。我们的群需要这样!
我再次谢谢各位战友对群歌创作的关注和提出的中肯意见建议。顺便,再留下几句:
赞十九团战友群之歌
兵团战友才艺高,
作词谱曲露绝招;
从此群里歌声起,
健康快乐心情好。
《十九团战友群之歌》创作主题
昔日一群来自祖国大江南北各个城市的知青:同学、校友、兄弟姐妹、素不相识的人,离别家中父老乡亲,远赴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9团,加入到了屯垦戍边的行列,一手拿镐,一手拿枪,建设边疆巩固国防。搭帐篷睡窝棚患难与共,冒风雪斗严寒历尽艰险,历经数个春夏秋冬,将青春年华撒在了那片黑土地上。通过第一段歌词表达:
“站岗放哨,风雪夜巡”(戍边)——驻守边防、军事训练,又反映出东北边疆冰天雪地的特点;
“开渠垦荒,日晒雨淋”(屯垦)——改良沼泽、垦荒种粮;又反映出北大荒艰苦的生活环境、工作性质。
几十年过后,年华随着年轮悄然而过,昔日的知青已青春不再、两鬓染霜,当这群战友通过网络重新聚集在了一起:老朋友重新相会,素不相识的战友成了新朋友; 一起采撷蹉跎岁月的落叶,共同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沧桑;在激动、兴奋之余战友们感慨:千里音远网线牵,夕阳美好乐无限。是网络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沟通信息、交流情感的平台。通过第二段歌词表达:
“带回久远,笑对人生;海聊往事,谈古论今”——共同的命运产生共同的情感,共同的话题有着共同的语言。回忆起在北疆时的坎坎坷坷,倾诉着返城后的曲曲折折,细数着离别后点点滴滴,畅谈起对今后生活寄托的方方面面,战友们总有说不完、道不尽的话。
“我们两鬓染霜青春依旧”——当年的姑娘小伙如今聚集在战友群里,每每回味起苍茫岁月中知青间清纯的趣事乐事,仿佛拾回了逝去的青春,仿佛重又焕发了青春------。
评论